合肥火葬场-广安殡仪(在线咨询)-火葬场火化费用:
准备物品:几日烧的纸灰用纸包七小包和七枚、摆在死者身上。丧家准备白酒一瓶,带棉签的筷子。习俗出殡程序:出殡前,将遗照放在头车前面,长子率众晚辈亲属跪于车前(殡仪馆运棺推车),将瓦盆举过头顶,如是父亲,请说:“爸爸,您一路走好”,遂将瓦盆用力摔碎,越碎越好但不可以摔两次。将纸公鸡置于头车,意为“金鸡引路”,长子(或长孙)上头车,持幡。车队每辆车上都贴有标志,为死者年龄,如死者81岁,加天一岁、地一岁。则车号为8逝者为男性贴在车的左后侧,为女性则贴在车的右后侧。
原始人对弃尸已经看不下去,心中不忍于是产生了殡葬。殡葬是人类自我意识达到高度清晰的产物,到文明社会丧礼发展起来,后来变得越来越烦琐。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辈子,死后若不给一个像样的丧礼,不受到郑重的对待,人们总会觉得对不起死者,会认为后人不孝、死者一辈子不值等。即使是现代如果丧事太草率,人们仍会觉得人生不完整。同时,重要人物的丧礼要格外隆重,如为帝王筑陵墓。如果将大人物的丧事办得和小人物无差别,人们也会觉得太不应该。殡葬活动是生者筹办的,办给生者看的。告诉别人,这样不会有始无终。心理需求也是人性的需求。就像吃饭、睡觉一类物质需求一样。只要不妨碍社会,就应当予以满足。
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,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。由于人们对图腾的崇拜,受封建思想的影响,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,沿着这条线发展到“厚葬薄养”的习俗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还是“唯心主义”占上风的一个习俗文化领域。封建的殡葬活动,在民间仍然流行并严重的存在。根据中国人传统观念,当亲人临终时,亲属要给她穿好衣服,带上渡河钱、买路钱,如同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装一样。安葬之后每逢节日、诞辰,亲属要上坟扫墓,焚纸送物,不仅带有点心、水果、还有巧克力、啤酒、甚至还要为死人点燃一支,如此体贴周到的服务孝子与亲友间的人情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。